倒屣相迎网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一座可汗山,半部蒙元史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一座可汗山,半部蒙元史

图文/刘新田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古通郭勒

可汗山真心不算太高(1199米),辽市可自从山顶矗立起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霍林汗山巨型雕像,立感高与天齐。半部

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蒙元带来的内蒙那种心灵震撼,恐怕万米大山也不及。古通郭勒

这个地方很特别,明明是霍林汗山个近几年才建成的人造景观,却成了许多人心中的半部圣地;明明花了数千万的投资,又辛辛苦苦地评上了4A,蒙元却一直大门敞开,内蒙免费参观。古通郭勒

这里就是辽市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霍林郭勒的可汗山。

在霍林郭勒,无论从哪个方向走近可汗山,都会远远地望见两尊白色的高大塑像端坐在市区北侧墨绿色的高山之巅。

在宽阔草原的衬托之下,一种天地辽阔、乾坤浩荡的心境扑面而来,立刻让人感到心潮澎湃。

景区山门处,两座跃马腾空的猛士雕像分立左右,他们俩就是“蒙古门神”速不台和哲别,

这两位都是成吉思汗的帐下名将,率领蒙古大军东征西讨,战无不胜,其战功可比我们的门神秦琼和尉迟敬德显赫多了!

持瓜的是速不台,他原是成吉思汗的仆人,却依靠自己的勇猛和军事天才脱颖而出,成为蒙古大军的“第一先锋官”。

另外速不台很长寿,先后辅佐了帝国最早的三位大汗,在蒙古帝国的早期,相当于“定海神针”般地存在。

持斧的是哲别,“哲别”为成吉思汗赐名,蒙语意为箭簇,因为他箭法精准,出神入化,是当时蒙古第一神箭手。

在金庸先生笔下,射雕英雄郭靖,就是师从哲别才学得箭无虚发的本领。

速不台和哲别,守护着蒙古人的圣物“苏鲁锭”。它类似于一柄三叉矛,矛头底座有个圆盘,盘沿绑扎着马鬃作为垂缨。

苏鲁锭的蒙语意思就是“矛”,是蒙古人的徽志,象征着战争与力量,和平与权威。

传说成吉思汗出生时,手中有血凝块就是苏鲁锭形状,就是说成吉思汗是握着苏鲁锭出生的。从此,苏鲁锭就代表着战神,代表着成吉思汗,代表着至高无上。

今天,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如蒙古大帐的顶上,蒙古国的国旗上…

山门之后,一条石板路蜿蜒到山脚下,路边伫立着26根石柱,高2到4米不等,柱头雕刻着成吉思汗之前,上溯25代祖先的人物形象,以蒙汉双语记载着名字和辈份。

一边走一边看,如真能认认真真地看完,相当于恶补了一回早期蒙古史。

第一根石柱,是传说中的蒙古人一世祖,名字蒙文意思是“苍狼”。第二根石柱是苍狼的妻子,蒙语名叫“白鹿”。

蒙古人认为自己是苍狼和白鹿的后裔,就如同华夏民族认同自己的始祖是伏羲和女娲一样。

狼是蒙古人的图腾,正是这种狼的精神令蒙古人无往不胜,也因如此,这条800米长的小路就被称为“苍狼之路”。

沿苍狼之路前行,仿佛感受着蒙古人的血脉流动,26位祖先以迥异的神态,无声地讲述着苍狼与白鹿优美的传说。

第十四根石柱,是被蒙古人誉为“圣母”的 阿兰,传说她与一个金色的天神生了三个儿子,是为上天之子,这三个儿子的后人就被称为“黄金家族”。

蒙古大汗都出自这个家族,且只有“黄金家族”的大汗才算正宗,他人都属篡位。

“海都汗”是黄金家族中第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是蒙古人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汗”。在草原文化里,“汗”就相当于我们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尊严。

自“海都汗”始,黄金家族的谱系变得清晰了。“海都汗”前的17世如果算作传说的话,“海都汗”后的7世就是信史。

最后两根石柱是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和母亲“诃额伦”。

这一天,也速该刚打了场胜仗,抓了个俘虏名叫“铁木真”,恰巧他的夫人诃额伦刚生下个男孩,可能是为了记录一下自己小小的战绩吧,就索性取名“铁木真”。

这一年是公元1162年。

1162年,宋高宗赵构当够了皇帝,退位去当了太上皇;金世宗刚登上皇位一年,正踌躇满志,不过这一切都因草原深处这一声啼哭而暗淡无光,也因这一声啼哭,这一年竟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此后千年,“铁木真”这个名字会被人频繁提起,每一次都如雷贯耳。

“苍狼之路”的尽头,到了“蒙元兵阵”。

可汗山山脚下,800名士兵分列两个方阵,队列齐整,盔明甲亮,一队执弯刀,一队执长戟,威风凛凛,虎视眈眈,仿佛一声号角,仍可为身后的大汗,纵马飞奔,所向披靡。


士兵塑像高约3米,仿佛大号的兵马俑,个个身形魁梧,表情冷酷,持戈带甲,跃跃欲试。行走其间,周边杀气腾腾,令人不寒而栗。

指示牌上介绍,道路两侧分别是“蒙古帝国”和“大元王朝”两大板块,可除了手里的武器,我真没看出来有什么区别。

其实,蒙古大军最有特色,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是骑兵,士兵只有和马在一起,才有神采,才有灵魂啊!


蒙古铁骑被后世誉为古代最强大的军队。对绝大多数生活在十三世纪欧亚大陆的人们来说,更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恐怖的蒙古骑兵,最多时也不过十几万人,却在五六十年间征服了40多个国家,700多个民族,消灭敌方军人竟超千万。

穿过蒙古兵阵,开始上山。

可汗山山腰处,错落有致、自下而上排列着16位蒙元帝王的塑像群。

与其他一些地方历史人物孤独的雕像不同,这里的成吉思汗并不孤单,后世子孙陪伴而坐,一起凝望着山下的草原。

现在通常将蒙古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蒙古帝国,1206-1271,从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到忽必烈改变国号“元”,计65年,4任大汗。

(二)元朝,1271-1368,从忽必烈灭南宋、作皇帝,到朱元璋攻取大都、光复华夏,计97年,11帝。

(三)北元,1368-1388,从元顺帝北返草原,到大元末代皇帝被杀,废“元”国号,共21年,2帝。

(四)后北元时期,1388-1635,大汗失威,部族分裂,终被女真人收服。

表中看出,北元之前,大汗和皇帝共17位,而群像有16座,加上山顶上的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共18座,那多出来的一座就是托雷像。

托雷,成吉思汗第四子,忽必烈的父亲,两个儿子蒙哥和忽必烈都作了大汗,忽必烈更是追谥为睿宗皇帝。

我们对蒙元的了解,远不如对更久远的秦汉唐宋熟悉,一是由于被异族统治的复杂心理,二是名字很难记住,三是这段历史确实乱的可以。

从表中可以看出,其帝位继承关系,盘根错节,杂乱无章,真的很难理出头绪。

就说元朝的11位皇帝,一头一尾两位干了59年,中间9位加起来总共干了38年。

大多数皇帝存在感都不强,一个六岁的孩子竟只当了53天皇帝,不过对于一个马上民族,对于那胜者为王的草原文化,对于那个战乱不休的年代好像也可以理解。

这位是元朝第11位皇帝,蒙古第15位大汗,妥欢帖睦儿,与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一样,也是一位蒙古历史划时代的人物。

他在位36年,是元帝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末期,一番骚操作,直接引爆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起义。

1368年,千疮百孔的元朝终于走到了尽头,当势如破竹的北伐明军逼近大都时,妥欢帖睦尔趁着夜色,仓皇北逃。

两年后,这位大元末代皇帝死于漠北,明太祖朱元璋上谥号为“元顺帝”,以示他不战而退乃顺天意应民心,而蒙古人并不认可,自上谥号“元惠宗”。

须注意的是,当年元朝是北迁而不是灭国,王朝的基本架构还在,黄金家族依然被草原视为正统,所以依然延续“大元”国号,只是由于失去了被其祖先占领的中原农耕之地,而被我们称之为“北元”。

大元余晖又延续了21年,历2位皇帝。

1388年,北元第二位皇帝也是末代皇帝,元顺帝的儿子脱古思帖木儿在逃亡途中死于蒙古另一世仇部落,北元皇室也被明军大将蓝玉一锅端,自此北元亡。

此后,蒙古各部纷争不止,不再使用大元国号和年号,进入漫长的后北元时期。

北元以后,明朝不再承认蒙古是个独立政权,连地方割据政权也不承认,甚至蒙古这个名字都不叫了,代之以瓦剌、鞑靼…等部落名字。

但蒙古人的势力并未因你不承认而消亡,反而十分顽强,时时南下,处处侵扰,似影子一般几乎伴随大明朝始终,硬生生逼出了一个世界奇观-万里长城。

隔着长城的僵持,竟一直延续到女真人在满洲迅速崛起。1635年,皇太极击败蒙古人最后一任大汗林丹汗,其后人献上传国玉玺,从此清朝皇帝兼任蒙古大汗。

这一年,距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已过去430年,距北元灭亡也已经247年了。

穿过蒙元帝王群,就来到可汗山山顶。两座白色半身巨像,像两座高大山峰,映白了半个天。

成吉思汗像高50米,忽必烈像高30米,这可是国内最高的人物雕像了!要知道美国总统山的四座总统雕像也不过18米而已。

远看,山上有座雕像,近观,雕像就是一座山,而且比山还要宏伟,还要壮观,还要震撼人心。

我是怀着崇敬,甚至是朝觐的心情去瞻仰的,恰好此时祥云忽降可汗山,围绕着成吉思汗,似乎在告诉我,可汗与天同在!

成吉思汗的成长之路,绝对是一部最经典且绝无仅有的逆袭励志史。

这个叫铁木真的孩子,9岁丧父,又被世仇部族追杀不已,可他却神奇地逆袭成功,经过一系列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1206年,他45岁那年,在斡难河源(今蒙古国温都尔汗,当年为金朝属地)建立大蒙古国,成为全体蒙古人的大汗,承尊号“成吉思汗”(蒙语四海归一大汗)。

成吉思汗之前,草原部落就是一盘散沙,既受金人奴役,又相互攻伐不休。自成吉思汗像太阳一样横空出世,“蒙古”就不再是一个小部落的名字,一跃而成草原上所有部落组成的共同民族的名字。

他创建文字,颁布法律,组建军队,构建国家管理体系,几乎凭一己之力,让前一秒还处于世界边缘的蛮荒民族,下一秒就登上世界舞台,而且还是绝对的主角。

成吉思汗的千秋伟业,四个嫡子及一众孙辈功不可没。

长子术赤一路向西,孙子拔都更是骁勇无敌,横扫整个东欧,并以黑海为中心建立起金帐汗国(钦察汗国)。

次子察合台紧随其后,占据中亚建起察合台汗国。

三子窝阔台有治国之能,四子托雷有率军之才,二人留守草原本部且向南扩展。

成吉思汗死后,三子窝阔台继大汗位,后又传窝阔台之子贵由继第三任大汗。再后来,汗位转移至四子托雷系,窝阔台后人则在其封地建起窝阔台汗国。

四子托雷的四个儿子更加出类拔萃,长子蒙哥承继第四任大汗,三子旭列兀继续西征,打败阿拉伯人建立伊利汗国(伊儿汗国),四子阿里不哥留守蒙古本部,二子忽必烈继续南征,吞并华夏,建国大元。

整个十三世纪,号称是蒙古人的世纪。

从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到忽必烈改国号“大元”短短的65年间,成吉思汗及他的子孙们共创建了包括元朝在内的五大汗国,欧亚大陆3300万平方公里的连片土地,尽由蒙古人的马蹄踏过,真正实现了成吉思汗发出的豪言“让青天之下皆成蒙古人之牧场”!

3300万平方公里,面积大概近乎两个俄罗斯,抑或整个非洲,这是一个现代人都无法想象的辽阔与巨大,更何况800年前。

历史上还从没有一个帝国能达到哪怕是它的二分之一,一直到600年后,维多利亚时期的大英帝国,才用无数块遍布全球的殖民地碎片,拼加起来打破了这个记录。


成吉思汗对世界的影响巨大,至今犹在。

五大汗国先后解体崩塌,演变成今日世界上的47个国家,这其中还包括巨无霸级别的俄罗斯与中国。

有学者还发现,在蒙古人曾到过的地方,竟有多达8%的男性有成吉思汗的血统,现在全球至少有1600万这样的男人。

远处看,一尊稍小的头像靠在成吉思汗宽广的怀里,一样的样貌,一样的神态,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就像是依偎在一起的爷孙俩。

那尊小像就是忽必烈,他是蒙古第五位大汗,成吉思汗第四子托雷的儿子,与成吉思汗还真是货真价实的爷孙俩。

蒙元历史上,年龄超60岁的大汗只有两位,就是蒙古帝国的开创者成吉思汗(66岁)和大元的建立者忽必烈(80岁)。

让忽必烈与蒙古人心中的神成吉思汗一并立于山顶最高处,可不是因为他最长寿。而是我们将他视为仅次于成吉思汗的最伟大的蒙古人。

忽必烈是一位众说纷纭的人物,他通过武力战胜自己的弟弟阿里不哥夺取汗位,破坏了之前由宗室大会推选的传统,其他汗国并不承认,纷纷独立,所以被蒙古人认为是造成帝国大分裂的始作俑者。

但对于我们中原民族的后人,他又是一段辉煌历史的缔造者。

1271年,忽必烈宣布沿用汉制改蒙古国号为“元”,自己改称“皇帝”。这是个聪明的做法,此时征讨南宋的战争还在进行,面对全世界人数最多的单一民族,这样一来可以安定百姓,二来可以笼络人心。

没过几年,1279年南宋灭亡,四海扫平,寰宇廓清,元朝成了千百年来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全国统一政权。

而对于自唐代安史之乱(755年)后就一直处于分裂状态,曾经同属于中原王朝的南方和北方,在分离了524年后也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统一。对于华夏民族而言,不管何种方式,只要是统一,功莫大焉!

虽然另外的四大汗国并不认同“元”的宗主地位,但仅就大元的版图来说,就已经达到历史的巅峰,前所未有的辽阔无垠。

忽必烈改蒙古为元,将华夏文明、草原文明融合成大元文明。死后谥号“元世祖”,并追谥先辈,所以成吉思汗今天也有人称之“元太祖”。

我们今天更熟悉或更看重忽必烈,是因为现在依然在享受着,他留给我们的许多有形或无形的遗产。

元朝首创“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统领直辖,总理朝政,地方设若干“行省”,作为中书省的代理机构,既保证中央的核心地位,又保证政令迅达与高效。

这种行之有效的制度一直为后世效仿,如今许多“省”的划界,以及名称都始自元代,如陕西、河南、云南…

1267年,忽必烈决定都城南迁,在金朝废都附近修建新城,取名大都(今北京),从此北京几乎一直作为都城,直到今天。

长安街中心以北的街道,至今仍保留元大都时期的格局。白塔寺、白云观、国子监、孔庙和司天台等都是元代遗存。

忽必烈既是蒙古大汗,又是元朝皇帝,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是历史上的一个特殊存在,总是有着诸多复杂的情感。

那所向无敌的滚滚铁骑,那极目无尽的辽阔疆域,因为有了忽必烈,我们才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虽然是以被征服为代价得来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当时少数和多数、草原和中原确实出现过很多冲突,但在中华民族的滚滚长河里,它们早已融为一体,浑然不分。

不管你怎样认为,蒙元时代都不可改变地成为中国历史的精彩一段。

在可汗山,我们不在乎那兵阵明显的粗糙,因为我们眼里满是蒙古人的浩浩雄风;仰望伟人,心潮澎湃,并未纠结那是人造的玻璃钢空壳,因为感觉心中的英雄就应该高耸入天。

感谢可汗山!使得我们在今天,依然能透过时光的折射窥见那段波澜壮阔、铁血交织的蒙元历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倒屣相迎网 »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一座可汗山,半部蒙元史